理论研究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转型时期开展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9-06-03 16:29:00   点击:41


作者:吴永有 | 来源:茂名学院工会

    兴国必先立人,立人必先祟教,祟教必先尊师。尊师重教的历史在我国渊源流长,早在西周时期一个叫姜尚的学者在《呜沙石室供书.大公家教》中说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名言。一些名师之所以为世人景仰,不仅在于他们兢兢业业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更在于他们言行一致、持身自律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风范。当前,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改革和创新。
    一、转型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转型时期“师德建设”工作除传统的重要性外,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一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传统式的教育受到西方教育观念大力冲击;二是学校扩招,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教师思想压力大;三是学生中独生子女人数不断增加、信息不断多样化发展等,教育难度加大;四是新的用人政策使得教师流动性增大,新的分配和就业制度迫使广大教师不得不过分追求业务和学生的成绩等。应该肯定,我国当前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包括师德)状况是良好的,在不断扩大招生的情况下,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部分教学及科研工作还取得了优良业绩。但是也应该要看到,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人职业精神差、讲实惠、求索取、不愿多作奉献现象;有的教师重己轻人,备课不认真,不愿更多接触学生或到学生中做深入的思想或辅导工作;还有的人甚至道德堕落,染上黄赌毒或弄虚作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同时,有些管理者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在新时期,教师只要完成工作量任务就行,能拿到高学历、高职称更佳,对教师的思想表现、行为道德没有明确而具体要求。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科教兴国的神圣使命,其培养的学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底,与高校老师的师德息息相关。教育家陶知行早就认为:“在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已故周恩来总理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邓小平也说过“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高校若没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谁不注重教学质量,谁不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谁就是在砸自己的饭碗。此外,学校是先进文化传播源,也是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始终是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位“为师者”的职业要求和历史责任。可见,转型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迫在眉睫。
    二、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一个转型时期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最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德高为师,这是师德标准中的首要条件。高校老师必须忠诚祖国的教育事业,尽职尽责,廉洁从教,勤于育人,乐于奉献,不断探索,勇于进取。二是身正为范。高校教师不仅是各种先进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高校教师不仅要以其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三是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教师是社会的典范,人格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教师应以其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积极进取的攀峰精神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亲其师”,“ 信其道”。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宋代司马光提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主,才胜德谓之小人”。无论是做一个“圣人”、“君主”或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都始终是忠诚党和祖国教育事业的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
    当然,“现在的教师不好当”已成为转型时期一部分教师不重视自己师德修养的借口。正象前面所述,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给教师带来的竞争压力,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现代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形式与广泛性,教学内容对教师权威提出的挑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评价积极性的提高等等,诸如此类各种各样的压力向教师集中,使教师处在教育矛盾的焦点上,这是造成教师心理极易失衡的主要内在原因。然而,同样面对这些矛盾与压力,为什么大多数教师却能妥善处理而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呢? (如近年报道的师德标兵:北师大徐精彩、孟二冬教授等模范人物……),这就与教师自身的修养与心理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所以,加强转型时期师德建设,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引导广大教师,让其真正懂得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义不容辞的历史的光荣职责,自发、自愿地进行师德修养。另一方面,作为广大管理工作者,必须站在学校科学发展的历史高度,本着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广大学生负责的态度,必须十分重视转型时期加强师德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地开展各项师德建设活动。
    三、高校工会组织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师德建设工作
    师德建设,严格上说是学校党政组织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全校上下多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做好的一项系统工程。校工会作为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有责任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多年来,我校工会一直牵头开展各项师德建设活动,在工作中摸索形成一些体会。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顺利开展各项师德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是否抓好做实,与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管理机制建立关系极大。学校应在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要求负责各项日常工作的职能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在这方面我校做了一些工作)。同时,还要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相关制度,如《师德建设规范》、《师德标兵评选办法》、《教师行为准则》、《 教师考评制度》等。要以明确的制度规范教师行为,约束和制止不文明举止,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校园风气,对教师的言、行、授课、考核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此外,还要制订相应的检查监督制度,建立教代会巡视制,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于不负责任、不讲师德、不称职的教师作出相应处理。要把教书育人,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同时,还务必在管理工作中明确有关责任主体,实行责任追究,确保师德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高校师德教育机制,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
    高校师德教育要从源头抓起,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也要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这就明确要求将荣辱观的内容纳入教育培训的范畴。一方面要时时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荣辱观教育,引导教师学会 “修身”;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政治教育、制度教育,探索多元化的教育途径。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讨论、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活动,让全体教职工弄清自己的职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错误思潮,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工作,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和思想观念等教育。在日常思想政治学习中, 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形象、责任和纪律的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现、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道德修养和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
    3、建立宣传示范机制,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要提高广大教师道德素质,让其自觉行动,还需要树立榜样,典型带动。要把高校师德建设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注意发掘本单位、本部门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开展 “师德标兵”评选,“树师德、表形象”或“师德教育月”等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此外,还要利用网络、校报等舆论宣传工具,把师德建设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 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爱生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以此推动全校的师德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
     4、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以积极的政策引导人。
    教师的学期考评或年度考评,是对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综合检查,是激励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在出台相应政策(如职称评聘、进修深造、出国留学、职级晋升、工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师德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的基础上,要把思想教育、师德建设与关心教师生活、解决教师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为教师安心教学、乐于奉献搭建平台。其次,要建立督导机制,把督促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改进教学手段,增强鞭策力。三是要建立竞争机制,把教师职业道德考评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把职业道德考评与评先评优和津贴分配有机结合起来,拉开收入档次,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 以积极的政策引导人,激发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那些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不守师道、不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胜任教师岗位的要调整岗位。对于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恪尽职守、评价良好的教师,要在住房、工资等生活待遇方面予以大幅度倾斜,把激发广大教师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有机地转化为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5、建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机制,以有效的监督机制约束人。
    提高师德水平,关键在教师本人要时时事事自觉行动。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外因”与“内因”的积极配合,即他律和自律手段的有机结合。他律主要指用明确的师德规范加强外在的约束和监督。自律是指通过教育感化,使教师实现从满足社会要求到履行自我道德准则的心理平衡。如“交心”、“展示工作成果”、“经验介绍”等,使教师自觉地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奋发向上。倡导“吾日三省吾身”,常修为师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使教师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革新,推动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
    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楷模,象蜡烛一样,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关键在于不断建立健全内化自律机制,并使之产生相应的效果。这是师德建设的目的,是师德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王凤侠:《我对高校师德建设体会》
翁兴旺:《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吴江、黄捷生编《中外师德格言精选》

上一篇:对转型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关于高校工会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