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关于高校工会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思考
时间:2009-06-03 16:25:00   点击:38



作者:林剑 |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    
 
    大学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和最核心的价值始终是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这已成为所有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生积极的态度、动机和价值的内化及形成,均有赖于教师的垂范与引导。教师崇高的师德和精深的业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高校工会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教育职能,促进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专业素质和教育技能。高校工会的工作主体则是教师,重点要放在开展师德建设工作上面。
    一、师德建设工作的意义
    “师德”是社会道德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师德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所采取的道德行为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为。这种态度、言论和行为对学生起着表率、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就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理应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中华民族早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就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不断创新,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已提出了“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仍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以德治校的前提就是必须规范师德,只有德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因此,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是工会发挥教育职能的关键所在。
    学校的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从、服务于党委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把师德建设作为高校工会工作的重点是我们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等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相互影响的前沿。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冲突与融合,对峙与整合的关键时期,矛盾和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改革和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使教师们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上,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带动教风、学风建设,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地深入发展,这成为摆在高校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核心任务。高校工会也正是要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把师德建设作为高校工会工作的重点是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制度约束和理论学习比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同类教育要更为重要。目前师范院校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师德理论是师范生的必修课,还在教育实习中得到强化,这种专门化的培养使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之前,对职业道德标准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没有任何学校是专门培养高校教师的,高校教师中不少是从非师范院校毕业,作为弥补近年开始有了岗前培训,师德理论的学习作为了培训内容之一。此外,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坐班,经常在独立的无人监督的状态下工作。高尚的师德培养和道德激励,对高校教师尤为重要。
    二、工会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优势与途径
    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工程。但有一个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师德建设是学校党委或行政的事情,工会只是关心教职工日常生活的基层组织而已,师德建设与工会工作无关。事实上,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自身的特殊地位、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使它在师德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工会的教育职能,不仅要适应新形式任务的需要,更是要提高工会自身工作效能,切实使工会工作由“福利型”向“综合型”转变。
    高校工会通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活动,使广大教师把树立师德师风变为自觉自为的行动,同时又把广大教师的愿望和要求反映给党组织。高校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会员覆盖全校的方方面面,为开展群众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高校工会具有一支战斗力强、经验丰富的专职干部,无疑成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力量;另外,高校资源丰富,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和各类社团、文化阵地等软件条件。
    我校已经确立建设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师范院校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工会要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把师德建设作为高校工会工作的重点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保证。“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所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教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二是学校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自身的价值,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让教师有自由发展的余地。
利用工会组织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强与教师的感情交流,做到知人、知情、知心,让教师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性地工作提供条件,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师德建设的途径落到实处,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2、师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前我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转入分析检查阶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深对其基本内涵、基本要义、基本要求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的破解学校发展难题,使学校实践活动富有成效。开展师德建设,要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组织实施师德实践活动。我们的“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实践性就很强,能充分调动女教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可以吸引教师普遍参与,可以使得师德感情得到强化,可以使教师道德境界得以升华。近年来,我校工会分期分批组织校教职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码头,参加军民共建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师德标兵、先进分子和青年教工参加“红色之旅”,这些都是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亲身感受社会的变化和新风貌,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当然,师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使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得以增强和提高。
    3、工会开展师德建设要注重引导,强化榜样的教育意义。教师的职业道德规定了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也就是从道义上规定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和行为去完成教师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我们的工作要引导教师自觉确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严守职业纪律、提高职业技能,工作要做到方法创新,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集体荣誉感,树立文明规范的良好意识。通过展示教师中的先进人和事,采取报告、演讲、展览等方式,展示校内外,尤其是本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典型。通过这种弘扬典型,宣传先进的方法,鼓舞他人学习效仿。我校工会组织每2年一届“师德先进”和“十佳青年教工”等的评选活动,配合大张旗鼓的宣传,包括工会师德宣传专栏、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汇编成册——《燕岭师魂》、发放《师德格言精选》和《八荣八耻读本》学习资料等,收效显著。
    4、针对单位工作性质、特点、工作重点,开展教职工活动。比如我们女教职工多,由工会开展的“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创活动,就很有针对性,充分调动了女教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去发挥作用,涌现出一大批的巾帼建功能手,图书馆和思政部先后获“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饭堂中心则荣获“湛江市巾帼文明示范岗”。针对教师居住基本是在校内的特点,利用晚上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我们组建了教师的各种协会,经常性地以协会和学校的名义组织教职工球类比赛、田径比赛、合唱、体育舞蹈、健身和棋类等活动,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进行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这样既保证了教师充分参与自我教育,又体现了活动的积极性、群众性,同时又确保了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向性。
    三、师德建设要围绕本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
    今年5月初,学校召开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这个会是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召开的。以评估优秀为新起点,学校确立了建设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师范院校目标,并在内部管理改革、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校地合作等方面,逐步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进入了精细化建设落实发展目标的阶段。
    本次会议通过广泛深入的研讨,进一步理清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质量工程,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特色优质发展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综合化,以及个体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趋势,要完成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师范院校的重大历史使命,需要转变教师行为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博雅教育。
    推行博雅教育,无疑赋予了工会师德建设工作新的内涵。工会工作要围绕当前学校这个中心工作来开展,想方设法为“密切师生互动关系,实施一体化全员育人”、“树立全面育人观念,促使教师行为方式转变”、“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提供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等服务,努力推进博雅教育措施的落实。传承雷阳书院“言教身教”、“经师人师”的治教精神,致力于建立充满关爱的熟络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良好品德和行为方式的示范者,成为学生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指导者及学生发展的关爱者、引导者。

上一篇:转型时期开展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转型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