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对转型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9-06-03 16:33:00   点击:41


作者:陆晓清 | 来源:茂名学院工会
 
    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化阶段,高校扩招使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国民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高等教育改革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大学生的素质参次不齐,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这势必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牵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高校的师德建设密不可分,这就迫切要求高校认真重视和思考转型时期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
    一、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体制和机制
    在加强师德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只有教师自觉献身到高等教育事业,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但强调必须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自觉性,但绝不等于否定建立和健全制度的重要性。在师德建设方面,我们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原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建设制度。凡是属于科学、合理的师德建设制度,本身就应当是教师自律精神的体现和结晶,同时又可以反过来推动和促进教师更好地弘扬自律精神。
    加强师德建设,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体制。师德建设,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教育和保障教师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规定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用来指导教师教学的行为,但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那就是高校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加强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长期实施纲要和近期规划,以及围绕指导思想、中长期实施纲要和近期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高等学校应该出台《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将这个意见作为学校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学校还应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师德建设的领导,领导小组下面成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师德建设活动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要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必须对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行为提出普遍性和原则性的要求,并根据这个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进一步细化、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守则》、《师德公约》等以及与此相关的考核、具体的要求。《教师守则》、《师德公约》等规范都是高等学校教师自己按照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规则讨论制定,这样执行起来更具有公信力。并在教学楼显眼的地方制作公示牌,公示《教师守则》和《师德公约》等,方便广大师生员工监督。健全制度的过程本身就可以成为深入发动群众、充分发扬教师自觉精神的过程。
    加强师德建设,还必须有较健全的机制。一是健全教师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机制。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落实教代会四项职权,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真正享有管理学校的权力,这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强师德建设的迫切需要,让广大教职工自己真正是学校的主人。二是健全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机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包括维护教师的正当劳动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关心教师的生活福利等,这也是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凡是广大教师精神面貌好、师德修养高、奉献精神强的学校,学校领导及各级组织必定对广大教师关怀备至的。三是要建立和健全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在收入分配上出台向教师明显倾斜的政策,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外出进修等方面出台向师德高尚的教师倾斜的政策。要大力开展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技术练兵等旨在提高教学技能的比赛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大力开展教学名师评比和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并将活动制度化、经常化。通过宣传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的先进事迹,带动学校师德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高等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师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大力推广教学和师德先进经验,鼓励中老年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发扬老教师的积极性,弘扬高尚的师德。
    二、加强师德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要有和谐、团结向上的环境和氛围。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教师为主体,要创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一要大力支持工会开展教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为教职工做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为广大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就能安心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去。二要大力加强“教工之家”的建设,让广大教师有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使广大教师做到劳逸结合,身心愉悦地工作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师的潜能,不断提高学校师德建设水平。三要组织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广大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团队精神,努力建设和谐校园,让广大教职工充分分享学校发展的成果,让广大教职工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三、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充分发扬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学岗位上从事职业活动应自觉遵守的道德。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教学的主体虽然是相同的,都是学生,但学生的年龄差别大,对学生的责任完全不同,中小学生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还要对学生在校行为负担起监护人的责任。而大学生都是在法律意义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要负法律和民事责任,高校教师对学生就不用负担监护责任,只要能完成自己的授课计划就算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同时,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广大高校教师授课和科研任务极其繁重,一个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既可以选择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也可以消极冷淡地旁观;面对一个调皮而又无心向学的学生,既可以选择耐心帮助和引导,也可以选择放之任之;面对知识时代的到来,既可以选择终身学习,也可以选择得过且过磨洋工;对于课堂教学,即可以选择充分备课,上课满怀激情,也可以选择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教师的劳动除上课外很难量化和监督,也很难在短期内显现效果。这些情况说明,教师在选择道德行为时必须要有自觉性。因此,学校在进行师德建设工程中,固然要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使每个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及义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但又不能完全以法律法规教育取代师德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法律和纪律的约束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师德建设的成败,关键还是要靠充分发扬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将蕴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出来,把教师为办好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这样,广大教师能自觉投身到师德建设中去,就能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就能明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能显著提高。
    师德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但只要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扎实工作,相信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会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上一篇:对加强师德建设的学习与思考
下一篇:转型时期开展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